在岁月的长河中,十年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德兴市的交通发展而言,这十年却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变革篇章。
曾经的德兴市,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成为了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在过去的十年间,德兴市坚定地秉持着“对外高速化、对内快速化”的发展理念,全力攻坚交通建设,终于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华丽转身。
石头部落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曾经,双古线路窄弯多、路况差,安全隐患多,雨季常出现塌方,严重阻碍与外界交流,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无人知晓,经济发展困难。改造后,道路宽敞平坦,通行时间大幅缩短,这极大促进了旅游业发展,民宿、农家乐兴起,旅游旺季一房难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和丰厚收入。
石头部落的蜕变仅仅是德兴市交通发展所带来巨大改变的缩影。近十年来,德兴市众多村镇都因交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经济与便民的双重腾飞。
位于德兴市银城街道的瓦窑前大桥,为德兴市银城街道、香屯街道3个村居26个村组9000多位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安全便利交通条件,也为该地的天门山民俗村旅游产业、种养殖产业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是一座民生幸福桥,也是一座利民致富桥。
儒线的修建,为李宅乡的宗儒村迎来发展契机,将宗儒村与三清山旅游线路相连。游客可经宗儒线轻松抵达宗儒村,感受独特乡村风光,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银城街道长白线的修建宛如一条纽带,将新建的大型水上乐园与外界紧密相连,使得水上乐园人气爆棚,周边民宿生意兴隆。这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还进一步提升了德兴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当地旅游业的持续繁荣。
在整个德兴,交通建设方面的总投资高达约20亿元,涵盖的建设总项目多达500余个。其中,五四大道、三清快道相继建成通车,新(改)建的农村公路达到600余公里,这些公路宛如一条条毛细血管般延伸至乡村的各个角落。全市72座危桥得以改造,为出行消除了安全隐患。完善的交通网络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日常出行,更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资源流通和经济互动,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对外交通领域,德兴市构建了由杭长、德上高速组成的“一纵一横”高速路网,以及合福高铁、九景衢电气化铁路组成的“一纵一横”铁路网。曾经遥不可及的远方,如今近在咫尺。高速列车风驰电掣,让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抵达全国各地;高速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货物运输畅通无阻。这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德兴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更使德兴从交通末梢一跃成为区域交通枢纽。从此,德兴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发展机遇接踵而至。
如今的德兴,交通格局焕然一新。高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纵横交错,县乡村公路交织成网。县道长达165.64公里,乡道达250.10公里,村道达892.59公里,专用公路、近三年新增公路等830.92公里。全市77个行政村公路路面宽度都在6米,36个行政村有省、县道直达,对2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改造210条,全市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公路密度为1.21千米/公里。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德兴市交通建设的坚实步伐,带来人民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德兴市在公共交通方面发展迅速。坚持推进镇村公交和城市公交同步发展,组建专业运输公司,进行镇村公交试点,陆续投放85辆公交客车,开通了39条农村公交线路,所有车辆实行公车公营,统一管理,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镇村公交车率达100%、全市镇村公交开通覆盖率达到100%,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率达100%。在镇村公交发展定位上,按照“兜底补偿,保有微利”的原则核定票价,改革后票价同比下降30%。同时对接城市公交优惠政策,实行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和1.2 米以下儿童“四类人员”免费乘车。
物流运输体系日益健全。农村物流网络逐步完善,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和建制村通快递率均达100%。德兴“客货邮”融合发展效果显著,市、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已然建立,物流配送线路规划科学合理,配送效率大幅提高,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治限治超工作成果显著。德兴通过开展“夜鹰行动”、安装监管设备、建设不停车检测点等一系列有力举措,精准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将超限超载率严格控制在低位,有效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秩序。德兴市在运输领域的持续发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德兴先后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并成功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这些荣誉,是对德兴市交通建设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激励与鞭策。
展望未来,德兴市将继续加大交通建设投入,不断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升交通服务品质。新的规划、新的项目将陆续落地,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治理优”的现代化魅力山城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在交通发展的引领下,德兴市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德兴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