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行业资讯 > > 文章详情
  • 互联成网 协同发展——2021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联合推进会侧记
    • 来源:
    • 中国水运网
    • 发布时间:
    • 2021-10-26

    10月21日至23日,2021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联合推进会(简称“推进会”)暨第19次全国物流园区年会在湖北宜昌召开。来自交通运输部、部分省市区物流工作牵头部门、45家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主体等的共1100余名代表齐聚宜昌,锚定构建“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共商推动物流枢纽互联成网,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科学路径。

    成果丰硕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可期

    宜昌,因为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宜昌通则长江通、中部活则全盘活”,基于此,建设长江咽喉枢纽成了新时代行业的共同愿景。

    10月21日下午,国家物流枢纽联盟一届三次理事(扩大)会上,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副理事长,宜昌交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殷俊代表国家物流枢纽联盟45家成员单位,发布了《宜昌共识》,为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擘画了“宜昌方案”。他提出“八个必须”,即必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服从于国家发展战略、必须服务于提升民生福祉、必须深度融合产业物流需求、必须维护物流服务生态圈、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数智化转型、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必须坚持网络化协同共享。

    据悉,这是继国家物流枢纽联盟《青岛宣言》之后,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国家物流枢纽联盟秘书处一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围绕发挥联盟作用,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助力建设“物流强国”提出工作思路。

    推进会上结出累累硕果,未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将更加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处长杨浩哲发布了《国家物流枢纽创新发展报告(2021)》,第三批示范物流园区新鲜出炉,宜昌与长江沿岸苏州、芜湖、南京、岳阳、武汉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进行了签约。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介绍,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开展的相关重点工作。编制“三大”重大专项规划,研究制定重大政策举措,推动构建重大设施网络,推进落实重大项目工程,组织开展重大示范试点。

    在专家观点分享及经验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区域协同、物流先行”开展智慧的交流。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汪鸣,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邓延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彦林分别围绕智慧物流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与路径、构建高质量发展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内容作经验分享。代表们围绕推动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运行体系、高质量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等话题畅所欲言。

    化解阵痛呼吁创新发展新变革

    早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涵盖陆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6种类型。任务艰巨,承载期许,区域协同与多式联运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我国多式联运起步较晚,但目前多式联运量在全社会总货运量中占比不足3%。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运输结构发展不均衡,铁路及相关供应链发展缓慢,导致铁路运输在运输结构中不足10%,而公路运输则高达73.8%。”上海文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吴俊峰认为,发展多式联运是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多式联运正经历华丽转型,也有着“成长的阵痛”。他希望,未来能以数据驱动的数字物流来解决打通堵点。

    吴俊峰提出,“阵痛”核心问题在于标准不统一和数据孤岛的形成。他说,目前与多式联运相关的法规政策、标准规范较少,数据孤岛、资源分散,但运输方式和涉及主体繁多,统一化、有序化管理难度不断提升,联运信息链条整合共享被割裂,业务协同能力与统一客户服务能力资源分散。同时,多式联运业务生产作业主要依靠人工,数据不透明、及时性低;各种运输方式间以及城市交通间联运模式衔接水平和衔接效率仍然不高。

    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副理事长、宜昌交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殷俊以“构建服务于枢纽的枢纽”为主题分享了宜昌港口型国家枢纽建设的重难点与运营经验。他指出,宜昌是长江经济带关键节点城市,近年来,为破解长江航运瓶颈问题,宜昌市委、市政府高标准谋篇布局,围绕建设“长江咽喉枢纽”等六大目标定位,大力推进三峡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制造业、物流业、运输业深度融合,形成一体化物流网络。通过“海进江”的模式,让宜昌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产生全方位联系。

    “多式联运的信息互联共享是实现枢纽协同与模式创新的基础,线下枢纽园区的集约化、智能化的发展也成为重要‘考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城市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所总工程师魏永存说。

    一衣带水 协同发力落实“行动指南”

    如何同向发力,化解当前面临的种种难题,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稳步进行?与会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张江波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十四五’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题,勾勒了接续实践的具体路径。

    张江波认为,“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统筹“两个大局”要求强化现代物流基础支撑和战略引领功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加快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拓展现代物流发展新空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要求提高现代物流价值创造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求发挥现代物流畅通循环作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要求现代物流加快技术创新业态升级。

    张江波进一步建议,“十四五”时期推动现代物流发展,要聚焦高质量发展新方向,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探索协调发展新路径,挖掘重点领域新潜力,加强物流体系新支撑。

    魏永存介绍,自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这个等18个部门发布了《关于鼓励进一步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同时启动了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第三批70个项目,目前正在推进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创建。2018年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又启动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与之一脉相承,就是要以多式联运一体化,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促进区域协同,提升我国产品与经济竞争力。

    魏永存提出四点建议——

    依托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公共平台等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多式联运公共信息资源平台,提供资质资格、认证认可、检验检疫业和通关查验、税收征缴、违法违章、信用评价、政策动态等一站式服务;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税务总局、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铁路总公司等协同配合,积极引导企业开放枢纽站场、运力调配、班线计划等数据资源;

    促进干线支线高效衔接的项目,有限支持国家物流枢纽范围内运作水平较高的项目,同时,推动多式联运信息互联共享的项目,优先支持实现运输方式间和企业间货运信息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应用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实现全程动态追踪的项目;

    打造全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有关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互联共享,建立多式联运全链条动态监测机制,实现货物运输可查询、可跟踪、可追溯。

    本次会议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宜昌交旅集团、宜昌市物流业发展中心主要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