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物流知识库 > > 文章详情
  • 智能移动空间发展亟待政策保障
  • 来源: 中国交通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21-02-04

    智能出行已成为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先进科学技术在交通出行领域的具体应用,加强了交通运输、服务管理和车辆制造等各领域之间的联系。相对于传统出行方式,智能出行可有效保障出行者的安全、提高出行效率、改善自然环境以及节能减排。智能移动空间是智能出行背景下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产物,更加符合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现阶段的智能移动空间还处于发展初期,本文深入研究智能出行下的智能移动空间,介绍了智能移动空间发展的产业基础,提出了智能移动空间未来的发展对策与配套政策建议。

    智能移动空间是运载工具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文明、青铜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达信息文明。信息时代之前的运载工具单纯是为了运送人或物而产生和发展,而现阶段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万物互联已经由幻想逐渐转变为现实,运载工具作为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工具,也必然升级为智能移动空间,成为万物互联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载工具在信息时代扮演的角色,将由传统的人或物的运输工具,转变为同时具备信息处理、聚合与分发的智能移动空间。国内新基建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文明的发展,也催生出相对于工业文明更多更新的商业模式与应用场景,智能移动空间更适合成为新基建产业链升级过程中重要的商业落地场景,且其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大规模应用可以有效带动新基建相关产业链的规模效应。

    当前已具备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的基础

    科学技术快速进步促进了信息化与汽车的深度融合。伴随着智能化和网联化的不断发展,汽车正在从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转变为新型的智能移动空间。智能移动空间在传统车辆运载工具功能的基础上,集成了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诸多功能,使得交通管理者可以从系统全局的角度精细化管理运营每一个移动单元,形成了交通系统实现智能化不可或缺的微观结构。电动化是新型智能移动空间的重要驱动力,电能是智能化最为适配的能源供给方式,国内新能源汽车与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新型智能移动空间的早日普及。新型智能移动空间从底层架构上提供了解决交通系统本身自驱非稳态特性的可能,逐渐成为智能交通与智能出行的必要载体,弥补了传统交通系统数据短缺、通信不畅等短板,在帮助交通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对于出行体验、物流配送、安防检查、环境保护等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智能移动空间发展对策与配套政策建议

    加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出行与新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协同配套。智能移动空间运行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之上,离不开V2X、5G基站等基础设施的辅助。智能路侧单元、智慧高速公路等新兴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智能移动空间的普及奠定了基础。未来的智能移动空间是智能交通大背景下的移动空间,其定位也将由传统的运载工具上升为物品、人员与信息等多类型流量的重要传输节点,将成为未来物联网与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信息文明为方向,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智能移动空间是出行领域新商业模式的重要平台依托,不仅包括居民的传统出行,也包括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等新兴的出行模式。智能移动空间作为出行链的重要承载单元,除了具备传统运载工具的功能之外,未来也将更多承担起信息的收集、运用与分发,基于此也将会产生更多的新兴商业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加强智能移动空间应用场景监管。智能出行领域前期的发展引发了如出行安全等严重问题,现阶段出行订单与运力的平衡已经达到了相对稳定的节点,向精细化运营与细分场景分流将成为下一阶段行业发展的重点。政策上应当加强建立并完善智能出行在各个领域落地场景的监管机制,形成政策引导下的有序发展,避免智能出行服务前期发生的诸多问题。

    支持辅助智能出行中小微企业发展。智能出行领域细分市场的热度明显提升,如机场接送机、“最后一公里”配送、区域化出行等细分市场吸引了大批企业投入资源。这类企业具备鲜明的行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集成了相对丰富的产业链资源,构建了具备完善商业逻辑的运营平台,设计了相辅相成的业务板块,能够有效形成具备营利能力的商业闭环。应当制定对应的支持辅助政策,尤其是针对智能出行产业链中小微企业的配套支持政策,引导完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与智能出行领域的产业积淀,新基建这一重要战略举措极大缩短了新技术出现到普及的时间,智能移动空间也必将跟随政策的指导从萌芽走向成熟。

    (时恒系新变量科技智能交通研究员;杨起森系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新变量科技、量子出行创始人)